怎么可能!吃得多還減肥降糖?
緣分這東西很奇怪,仿佛冥冥中注定,正如每一次相遇,彼此都仿佛是久別重逢一般。下面就從原姐與龍博士說起...
——編者按
12年糖尿病史,血糖水平居高不下,41歲總感覺身體疲倦,視物模糊
原姐經營著一家花店,是位性格直爽,動作麻利,嗓門大,富有感染力,心直口快的姐姐。也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29歲正年輕時,2型糖尿病便找上了“胖乎乎”的她。
今年41歲的原姐回顧起來,感慨12年的時光已過,血糖管理一直找不到有效辦法,身體很不舒服很令人苦惱!更令她擔心的是兩年前,原姐的血糖開始失控,醫院就診后開出三款藥物(兩款調血糖和一款滋養神經)聯合干預至今,但是血糖控制仍不達標,空腹平均為9,餐后平均為12.5,糖化血紅蛋白7.9%。除了指標,更令她擔憂的是身體總感到疲憊,并且眼睛開始出現視物模糊的跡象,甚至出現過因急癥入院的情況。管理好血糖、消除身體不適健康回歸成了原姐最大的心愿和追求!
機緣巧合,我們相遇
2017年1月,我用博士所學的“腸菌科技”和工作實踐積累的“健康管理”知識技能幫助了一位學員(34歲,碩士研究生,英語培訓學校校長,新發糖尿病,隨機血糖14,空腹血糖8,OGTT餐后血糖13),進行腸菌管理和生活方式調節,半年多瘦了20斤,并且血糖恢復正常,現在已經兩年過去了,各項指標都正常。原姐的妹妹剛巧就是這位學員的學生,聊天時候無意的分享,制造了我和原姐的遇見。
傳遞理念:腸道管理 + 科學減肥 → 血糖改善
原姐從小就是“胖妞”,一吃不好或著涼就拉肚子,平時每天大廁3次不成型不規律。12年前查出血糖問題時醫生建議通過減肥來控制血糖,原姐很認真地通過運動節食餓肚子的方法減了兩次肥,每次都成功地減去了15斤左右,但都因為身體出現異常反應,加上家人極力反對她減肥,認為減肥不利于健康,而以放棄告終。兩次體重都坐了過山車,反而比最初減肥前重了10斤。
了解到這一情況,首先發現的是原姐體重管理的任務艱巨,但原姐對“科學減肥”的認識不足,合理預期和科學減肥的技能掌握不足,對減肥過程中常出現的正常反應、減肥后常伴有的反彈規律和應對技能的準備不足。其次,對于腸道癥狀原姐把原因歸結于家族遺傳,一家人的腸道癥狀都很像。對于血糖改善和腸道管理、科學減肥的關系也是不了解的。
通過線上授課的方式,原姐一連花了5個晚上,學習了健康管理、腸道管理、體重管理、血糖管理和精準營養知識,狠狠地補充了科學又管用的腸菌干預和生活方式調節方法。這一學習,全家人都“樂”了。原姐是家中大廚,餐桌菜肴從此變“將就”為“講究”,一家老小生活品質全面改善,愛挑食的小姑娘開始好好吃飯了!周圍鄰里圍觀質疑說“你吃這么多這么豐盛哪能減肥降糖呢?”。原姐在和我視頻交流的時候,常跟我樂呵呵地分享著她周圍的人和事。作為健康管理師,幸福也在于此,通過分享科學知識和服務經驗,創造健康價值,換來對方的喜悅和幸福,還有一份相處愈久連接越深的信任!
健康管理是炒概念?不,是希望
健康管理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還不熟悉,健康管理是治未病,是“檢測—評估—干預—跟蹤”不斷循環的過程,需要健康管理師過硬的理論知識和溝通能力,需要多領域專家賦能,更需要被管理者的“知-信-行”,才能完美地實現共同目的——健康。
在剛接觸到紫微健康時,邀請原姐做干預前的問卷調查、三甲醫院體檢、專業腸道檢測機構檢測及生活方式信息采集等等。原姐的配合非常積極,短短3天時間完成了所有項目,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按時吃藥,一頓沒落,血糖居然不降反升!為什么?
在評估采集的數據之后,發現了原姐在生活方式層面、腸道和肥胖等指標層面出現諸多健康風險的原因,為她定制了健康管理方案,從健康管理目標、腸菌科技、慢病常識、精準營養和科學運動等多維度進行聯合指導。
原姐的血糖指標數據變化
在開始管理的那段時間,原姐分享說很多身邊的人在提醒她,“你是不是被騙了”,“不要病急亂投醫”,但原姐看著自己不斷下降的體重和血糖數據,堅定著自己的選擇。原姐做了詳細認真的干預筆記,看著指標一天一天穩穩的下降,原姐健康執行的動力十足,把自己的微信昵稱改成了“希望”!原姐的健康敘事還在繼續,相信原姐的“希望”會被為健康付出的努力點亮!
這就是紫微健康管理,是健康指導,是綜合干預,是標準規范,是健康改善!紫微健康時刻謹記使命:我們專注于通過調節腸道幫助代謝異常亞健康人群找到回歸健康的方向!
上一篇: 從每天一把藥到每天一粒藥,我做到了
下一篇: